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介绍 > 正文

(劳保用品明细怎么开票)

  车辆陆续到达,土建施工加速进行,机电安装顺利实施……随着一个个节点工程的推进、完成,期待已久的地铁梦正在一步步走近兰州市民的生活。同时,作为地铁整体工程的关键环节,兰州地铁运营也在超前谋划。

  1号线一期工程将有26列电动列车上线运行

  3月24日,兰州轨道交通一号线东岗车辆基地,一台牵引机车将一列客车缓缓从运用库内拉出后在试跑道上平稳停置。走进车厢,蓝色系座椅让整个车厢显得简洁、通透、清新,门区的三叉形式中立柱,把扶起来非常舒服,灰色系地板并点缀蓝色色块,与整车的色调协调呼应。

  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车辆部副部长王志伟介绍,1号线一期工程投运后,将有26列电动列车上线运行。目前,后续车辆正在加紧生产,从4月开始,每个月将有2列客车运抵东岗车辆基地,预计在2018年将全部到达。

  随着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的顺利推进,轨道交通的运营筹备工作目前也已全面展开。2016年7月29日,1号线首列电动客车在中车长春轨道交通客车股份公司下线并完成试跑。同年10月底,编号为A001、A002的1号线前两列列车运抵兰州。兰州轨道交通电动客车、牵引系统招标采购项目于2014年12月完成招投标,电动客车中标单位为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牵引系统中标单位为新誉集团有限公司。电动客车方案设计、系统设计、产品设计、接口设计等工作历时1年时间,于2015年12月28日全部完成,列车主体结构生产制造于2016年1月5日正式启动。

  1号线一期工程电动客车工业设计方案由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所组织的国内、外知名设计团队,以黄河、飞天、玫瑰、腰鼓等极具甘肃代表性的事物为设计灵感,从中提取类飞天丝带的动感色带应用于设计方案中。A001、A002车辆整体造型饱满、圆润,飞天色带环绕整车,使得车头与车身融为一体,同时具有强烈动感。车头中心区域市兰州轨道交通标识,不仅起到了视觉识别作用,也恰到好处的成为了车头部分的装饰性元素。车灯所在的区域凸出于其它部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车头的视觉立体感,并且飘带形的LED尾灯及装饰色带与整车造型协调统一,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车头下方的防爬器、扰流板等均为深灰色,让整车在视觉上更加稳重。

  最大荷载2460人最高时速80公里

  王志伟介绍,1号线一期工程投运后,将有26列电动列车上线运行。目前,后续车辆正在加紧生产,从4月开始,每个月将有2列客车运抵东岗车辆基地,预计在2018年将全部到达。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电动客车采用运量最大、设施最先进的A型车,每列为4动2托6辆编组。与国内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列车相比,1号线电动客车首次在轨道交通客车领域使用防风沙技术,更适合兰州的自然环境。客车总长139.98米,车体最大宽度3.09米,高3.8米,每列坐席330人,定员荷载1860人,最大荷载2460人,每列编组由4辆动车和2辆拖车组成,最高运行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驻兰州地铁1号线售后服务团队售后负责人韩晓齐介绍,1号线电动客车车体由国际最流行的A型铝合金车体构成,使用符合国际最高标准的铝合金原材料,使用寿命为35年,同时还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搅拌摩擦焊接技术,执行最严格的焊接强度准则。车体结构通过了国内最高等级、符合欧洲标准的撞击吸能测试,即使受到轻度撞击也能保持车体不受损坏。同时,列车还具有专业监测系统和振动监测系统,随时监测列车的行驶情况。在舒适度方面,1号线电动客车采用了能够多等级调节的空调装置,具有预冷、通风等多种功能,也体现了明显的节能特征。为了减少噪音污染,通过对车辆噪声源区域进行特殊处理,提高车辆的隔音降噪能力,再加上国内高隔音等级的贯通道,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也能保持车内的安静与稳定。此外,整车还采用LED光源,寿命更长且安全环保。

  作为车辆停靠、检验和检修基地,东岗车辆基地可谓身兼数职,重任在肩。其运用库负责车辆停放、故障排查和简单检修,检修库则负责对车辆进行更加复杂的维修。1.2公里的试跑轨道,将承担车辆的试跑调试工作,在将车辆的性能和安全系数测试到最理想的状态后,再交付运行。

  初步形成规章制度389项

  “地铁运营是为百姓服务,经过近两年多的精细筹划,目前,运营分公司的组织架构、制度制订、人才保障初步完备,其他筹备工作也正在逐步完善。”兰州市轨道公司运营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张辉介绍,运营分公司于2015年5月21日成立,主要负责建成后轨道交通的运营工作。现有员工1045人,预计1号线一期工程建成运行时,员工将达2200人左右。运营分公司成立两年来,围绕公司筹备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制定周密运营筹备策划,有序开展各项工作。从组建初期,结合咨询单位的意见建议,运营分公司制定了详细的运营筹备策划,共涉及21个大类,91项具体工作。同时各部门结合工作职责,对筹备策划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延伸出2000余项部门需要完成的工作,涵盖各部门运营筹备工作全过程,为下一步工作有序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完善分公司组织架构,明晰部门职责。按照轨道公司总体要求,分公司以部门职责为基础,针对15个部门100多个岗位,以“定岗、定编、定责”为目的,进一步细化部门及岗位职责,完善工作流程,使各部门权责清晰,基本做到了少空白、少交叉。

  从筹备初期到目前,围绕公司运营管理业务,初步形成规章制度389项,其中:管理标准125项,技术标准46项,工作标准151项,应急预案67项。涵盖安全管理、行车组织、客运服务、设备维护、物资使用、应急处置等十余个方面。初步形成运营分公司制度管理体系。

  订单式培养地铁人才

  此外,人员招聘和培训工作也已完成。运营公司的人员主要来源还是以社会招聘和订单式学校培养两个方面,人员招聘方面,2014年完成22个岗位45人的招聘工作,2015年完成68个岗位193人招聘工作;2016年已经完成125个岗位,825人的招聘工作,人员主要涉及运营公司高、中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部门生产操作类人员,大量的生产人员还是以大专院校订单式培养为基础。培训方面,一是逐步开展运营各项培训工作,截止目前已经完成公司入职培训788人,内部培训310人,送外培训470人(行车专业岗位送上海轨道交通培训中心339人,设备维修类岗位送广州培训学员共131人),消防专项培训119人。二是在轨道公司人力资源处的统一领导下,分公司人力资源部进一步完善培训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包含培训日常管理、培训师选拔、培训纪律要求等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三是针对目前1号线现场还不具备进驻条件的情况,为了切实落实培训成果,结合1号线设备特点及运营工作要求,分公司定期对管理、技术、生产操作人员进行考核,形成以考促学的良好氛围。

  初步形成运营安全标准化工作体系。按照交通部及省市相关要求,积极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结合公司架构细化分解了132项安全达标点。按照生产责任制初步整理出500项安全关键点,建立安全关键卡控体系,形成《安全生产关键点卡控手册》。三是根据兄弟城市地铁的做法,于2016年10月完成安保、安检项目招标工作,为段场及车站的进驻提前做好了准备。完成运营初期物资招标及储备工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运营分公司物资部结合兄弟城市经验,梳理出运营期需要的物资清单,并于2016年底,完成了763项工器具、40项劳动防护用品、420项生产性消耗材料招标工作,总价值累计750多万,并分批次向各部门及员工配发。

  委外维修项目基本招标完毕。1号线设备总体采用“自修为主、部分委外”的方针,通过对轨道交通行业及兄弟城市的实地调研,运营分公司从人员成本、组织构架、资质要求等多方面考虑,初步形成围绕外电网、轨道工程、段场机电、电扶梯、消防等7子项为核心的委外项目体系,截止目前5个项目已经招标完毕,剩余项目计划将在2017年8月前招标完毕。全面开展工程介入工作。运营分公司组织工建、供电、机电自动化、信号、通信、票务、客运等专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1号线工程现场介入及设计联络介入。一是有助于一些影响后期运营安全的问题,能够在设计及施工阶段进行解决,二是有助于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生产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三是了解将要运营的设备,提前适应环境。

  地铁票制票价制定中

  结合兰州市票制票价领导小组的要求,完成开通初期客流预测、成本监审工作,目前,正在配合市物价管理部门进行兰州市轨道交通票制票价的制定工作。综合联调及演练是运营开通前对系统设备的最后一次全性能检测,为解决首条线路缺少综合联调经验的问题,公司引进广州地铁为咨询单位,开展综合联调及演练的准备工作,既能保证综合联调演练工作的质量,同时也是对运营分公司制度、员工、设备、环境四个方面有机结合检验,对生产技术人员技术能力的培养提供一定帮助。

  张辉介绍,运营分公司同时还负责车辆、信号、段场工艺设备的建设工作。首辆列车已经运抵兰州,3、4列车已经生产完毕开始厂内调试,计划于今年5月开始剩余电客车将陆续到位,为开通运营也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下一步,人员培训、工程介入还是运营分公司的重之中重,公司将加大人员培训力度,结合一号线的整体建设进度,使人员积极深入现场,进一步与现场设备、环境及相关管理制度结合,为运营开通打好基础。以更大的力度和更快的速度来健全和完善兰州地铁运营管理新模式,着力打造安全、优质、科技、环保、快捷、舒适的地铁运营服务新体系。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